贪婪?驱动:破坏

from dalle3

前几日,正在看数字信号处理的书;这本书有许多俏皮话,也有不少有哲理的话。当设计Sinc-Windowed 滤波器的时候考虑Ripple和Roll-Off,这一细节激发了我的思考。从这个原则,揭示了一个更深远的真理:过度追求一方面的完美性能,可能会导致另一方面的性能不成比例地下降。当我们把这个概念扩展开来,就会发现,如果对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过于苛刻,最终不可避免地会以牺牲处理时间和增加代码复杂性为代价。

这个现象启发我们深思一个更广泛的议题:贪婪在我们的理解和实践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?从经验的角度来看,没有任何事物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负面的或者不可救赎的。正如人生的起伏,一个人可能会经历转变,从好变坏,然后再变好,如此周而复始,在波折中前行。


什么是贪婪?

首要是弄清问题,首先看贪婪的定义。或是形容急切追求而不知满足,如同高中时代对分数的执着;然而这种执着背后,往往是对他人肯定和认可的渴望。或是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、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等的强烈欲望,这是更普遍的看法,但很模糊,什么是自身需求(need),什么导致欲望(desire),后者如何驱使前者演变成了贪婪?

古语云:“愛財曰貪,愛食曰婪。”食物与财产的紧密关系,根植于部落社会的历史深处,在保存食物技术尚未发明之前,食物的消耗即意味着占有。食物分配,无非也是分配制度的雏形。君不见,上世纪的革命电影里,塑造贪婪资本家的笔触往往重在其臃肿的体态和油光的面庞,以此来映射其对财富的无尽掠夺和对权力的贪婪追求。

capitalism

防患于未然,是生物的本性,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是如此贪求食物?首先是悲观的:因为作为介于猎食动物和猎物之间的人类,必然面临下一餐自己存不存在的问题,或死于饥饿,或死于虎口;假如我们侥幸活下,下一餐的忧虑便浮上心头,况且我们又有脂肪体系来存储,饕餮自然不可缺少。

蛇作为贪欲在现实的象征可谓源远流长。屈原在《天问》中:‘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’;西方文化:伊甸园中,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是蛇;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蛇身人面。人崇拜蛇的生殖力(女娲造人);服帖于它的生命力(九头蛇);对它的爱怜和恐惧(农夫与蛇);这源于人类的起源:非洲大草原,蛇是天然的伪装捕猎者,即使生活在树上,也逃不出蛇的魔爪;人与蛇的斗争,让人演化出超乎寻常的视力。

snake

贪婪的血统并不是那么的坏,尚且是我们进化策略的一部分,有其价值的。什么造就贪婪是现在的贪婪之罪?

贪婪被视作一项原罪,位列七宗罪。督教发源于罗马边陲的异端中的异教,兴盛于贫民阶级,天然具有由下而上的约束;饥饿贯穿人类漫长历史,这悲剧根植于人类无限繁殖欲望和有限物质条件之矛盾。茫茫蓝色星球,食物总归匮乏,你对食物的过分需求将会是他人生命权的威胁,这或为暴饮暴食是万恶之首的依据。这在古代中国尤为重要,更低的卡路里,更少的人均耕地,恶劣的生存条件,但驱动更强的生殖意愿,更为疯狂的精耕细作,整个生态更为微妙,只能等待朝代的轮回。

佛教中,对贪婪的看法采取与基督教截然不同的上层视角。佛陀释迦摩尼出生于尊贵与富足,因此对贪婪的理解更趋向于哲理。佛教认为,贪婪源于错误地将物质财富与幸福联系起来的认识。这种误解通常由于人们对事物积极面的过度夸大而产生迷惑。这样对贪婪成因的探究在当今社会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。对于佛教的洞见,我尚属肤浅,仅能略述一二。

人类生来便是追求多巴胺——快乐神经递质的存在。从孩提时期对新奇生物的惊叹,到青年期通过财富、性、美食来追求快感,我们不断地寻找那颗遥不可及的最亮星辰。然而,现实其实是惨淡的,往往是苦迫的。如信号中的脉冲瞬间,快乐只是偶尔的峰值,而我们日常更多是嘈杂噪声,无可预见的茫然感。除却那一瞬间,我们似乎被困于无尽的轮回中,无法挣脱那些与生俱来的枷锁。


人间有味是清欢

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贪吃蛇的游戏机制,随着各种成就的累积,我们的积分水涨船高,生活的复杂度也随之增长,直至我们达到极限。就如同设计滤波器那样,必须在Ripple和Roll-Off之间做出权衡,以求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。

所谓取舍,因为面面俱到是遥不可及。工作中的完美势必让我们减少家庭方面的投入。多巴胺是一条正反馈的机制,不断的放大我们的振幅,最终所蕴含巨大能量将难以压抑,系统趋向极其不稳定。此时需要慢慢停下来,甄别噪声,多巴胺或许是信号,也有可能是伪信号,寻求意义的我们,我们更需要一种迭代来筛选,来识别被噪声湮灭,被多巴胺干扰,内心那种微弱的星光。

多样性的探索是生活的本质,这不仅适用于饮食,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单一的沉溺无疑会导致缺失,而多样化的探索则能带来平衡与充实。

在算法领域,贪心算法以在每一步做出最优选择而闻名,希望趋向于最佳结果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,这种策略并不总是可取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,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最优选择,往往忽视了长远的后果。这种短期内看似合理的贪婪,最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,正如餐后甜点是餐后美妙的调剂,长此以往,却将损害牙齿健康。


驱动?破坏?

一个不存在贪婪的极度公正世界里,人类社会可能会失去许多动力。贪婪,以其独特的方式,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更多:美食的推陈出新源于于对味蕾享受的饕餮,艺术创造源于对美的不懈贪恋,哲学思想的辉煌则建立在对生命意义贪渴之上。从这方面,贪婪可以被视为对卓越的渴望,推动个人向更高目标迈进。

然而,一个贪婪无度的世界将是一副悲惨的图景。那将是,贫富差距的极端扩大,人类对环境的无限索求,将是罗布泊那淹没于风沙的城堡。当贪婪失去了约束,没有负反馈的循环,它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无限扩散,社会将不复大同。

贪婪既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雄心,也是痛苦混乱之源泉。


人生而为贪,资源的有限为贪婪加上一套枷锁。但这是远远不足的,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约束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人生又是漫长的有限次重复博弈,日啖荔枝三百颗后,是不是雪沫乳花浮午盏?

作者: user

无趣的人。